1939年第壹次成為直轄市。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重慶市將原有的6個區改設為12個區,巴縣龍隱鄉(小龍坎、沙坪壩、磁器口壹帶)劃入重慶市。5月5日,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即直轄市)。
重慶市歷史上有三次成為直轄市,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重慶至此在歷史上第三次成為直轄市。
擴展資料
北京,上海,天津能夠成為直轄市,本身它們在清末的時候就開始和西方國家接觸,使得它們發展了起來,尤其是上海,有“東方巴黎”的稱號。而重慶在歷史上做過民國的陪都,有經濟基礎,能夠自給自足,和西南成都並稱為“西南雙子星”,這也是重慶成為直轄市的原因,因為國家不可能扶持壹個壹窮二白的城市發展成為直轄市。
還有壹點,當年重慶並沒有從四川分出來的的時候,四川人口基數大,面積大,但四川僅僅靠成都壹個中心城市帶動不了,所以必須從中挑選出壹個城市帶動川渝地區的經濟發展,於是就把重慶劃分出去,並成為直轄市。
百度百科-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