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
捐精者人工授精涉及法律、道德、倫理等社會問題,以及遺傳病、傳染病等壹系列問題,因此必須嚴格控制,不能濫用。
人工授精技術的成功臨床應用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3年,美國首次將低溫保存的精子用於人工授精。中國湖南醫學院於1983年成功進行冷凍精液人工授精。1984上海第二醫學院成功應用精子洗滌法進行人工授精。國內北京、青島、廣州等地也已啟動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現狀
人工授精在世界上已經變得相當普遍。據估計,美國每年大約有5000-10000名嬰兒出生。例如,在1980年,洛杉磯壹名41歲的未婚女心理學家用諾貝爾獎獲得者捐獻的精液懷孕生下了壹名男嬰,被稱為“諾貝爾嬰兒”。歐美的人工授精引發了壹些社會問題:英國有“不道德的醫生和三千個孩子”的案例;美國也有壹個類似的案例:壹名醫生用自己的精液為數百人受精,並被判處200多年監禁。人工授精在中國臺灣省廣泛使用。近年來,中國大陸在這壹領域做了越來越多的工作。但我國衛生部明確規定,醫務人員不得對單身女性實施包括使用精子庫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所有地方的精子庫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查,由衛生部統壹審批並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