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意思: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妳啊妳卻不知此事。出自《越人歌》,作者:佚名。
《越人歌》和楚國的其他民間詩歌壹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是中國最早的翻譯作品,體現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諧***處的狀況,表達了對跨越階級的愛情的抒歌。其古越語發音在漢代劉向《說苑》中有記載。
擴展資料:
越人生活的江漢地區溫熱潮濕,雨量充沛,有縱橫交錯、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海,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古越人熟諳水性,“善於舟揖”、“利於水戰”。《淮南子·原道訓》說越人“陸事寡而水事眾”,《漢書·嚴助傳》說越人“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習於水鬥,便於用舟”。
越人善於使舟,並多次獻舟於中原,幫助中原國家訓練水兵。《竹書紀年》中有:周報王時“越王使公師隅來獻舟三百”;《漢書·武帝紀》載:漢朝的樓船水師曾大量啟用越人為將;《梁書· 王僧辯傳》記載:南北朝時,梁朝攻擊侯景之部,船上“棹手皆越人,去來趣襲,捷過風電”。
參考資料
越人歌(春秋時期創作的民歌)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