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菜是中國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宋仁宗寶元年間,用於接待貴賓、上任、生辰家日、婚喪喜壽時特備。
孔府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有不同的規格。由於孔府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來,是乾隆時代的官府菜。孔府烹任,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壹類是宴會飲食;壹類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雖然有時互相通用,但烹飪是有區別的。
孔府菜講究造型完整,不傷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面,難度很大。孔府特色菜品有烤花籃桂魚、烤鴨、烤乳豬、壹品豆腐、壽字鴨羹等
孔府的壹類菜肴是“家常菜”,從米粥、煎餅、鹹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廚師的精巧制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細作,細菜糖炒”。所以孔府的家菜也是別有風味的。
豆芽菜,將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鮮脆爽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贊賞。香椿芽也是山東西部民間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進數百斤上好的椿芽,供壹年食用。
孔府家常菜中,經常用土特產品烹制各種菜肴。僅各種“蝦仁”菜,多達幾十種,如:玉帶蝦仁、雨前蝦仁、翡翠蝦仁、三鮮蝦仁、松子蝦仁、腐乳蝦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