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量化的課程評價,壹定是試圖將復雜的教育現象和課程現象簡化為數量,然後從數量的分析和比較中推斷出壹個評價對象的有效性。這種評價方式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占據主導地位,這壹歷史時期也必然是課程評價專家Cuba和Lincoln所描述的課程的“第壹代評價”和“第二代評價”時期。
2.理論基礎定量評估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直接產物。它感覺主體和客體是相互隔離的實體,世界是有規律和可預測的,有普遍的規律和模式。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必須有邏輯因果關系。定量評價必須利用這些關系,知識具有客觀規律和可重復性。評價者只要遵守壹定的方法規範,就可以在更大的領域推廣評價結果。因此,使用了理性和客觀的方法。
3.量化評價目標課程評價追求對被評價對象的有效操縱和改進,其核心價值是有序性和壹致性。它感覺課程評價的目標是把握課程數量的規定性,即通過具體的數理統計、計算和定量分析來揭示與課程有關的數量關系,把握課程的數量特征和變化,並從數量關系中推斷課程。評價過程本質上是判斷課程計劃實際實現教育目標程度的過程,與美國評價專家泰勒的基本原理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