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七月份,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濕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地區以及韓國南部地區之後所造成壹個連日陰雨的情況。壹般在江南梅子成熟的時候,所以稱作為梅雨季節。空氣中的濕度比較大,溫度比較高。
梅雨季節開始的時候叫“入梅”,結束的時候就叫“出梅”。這段時間開始老是下雨,悶熱,衣服也曬不幹,到處都發黴。
即使這麽討人厭的時節,卻是做醬的時節。
小時候每到這個季節,老媽便會買會很多的豆子(黃豆、蠶豆都可以),洗凈大火煮熟,煮時間長壹點以豆子不爛為準,撈出放在竹籃裏瀝幹水份,冷卻以後,用幹面粉拌勻,使面粉裹在每粒豆子上,再攤到壹個竹扁子裏,上面蓋上報紙放到陰涼出等待發酵。
待豆子們上面出現黃斑白毛,就說明發酵好了。(發酵的這幾天家裏的黴味特別大,難以忍受。)
發酵好的豆子就可以儲存起來了,但如果急著做醬就準備鹽、涼白開等材料,攪拌均勻放到壹個大罐子裏,只可以放到四分之三,不然會溢出來的。以後放到太陽下曬就可以了。
我們家是東西朝向,所以上午醬在東邊曬,下午又要搬到西邊。現在每年老媽還會做壹些醬給姑姑們,只是沒有小時候多了,現在想吃什麽,超市都有。
所以豆瓣醬在物質匱乏的小時候,還是下飯的美味佳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