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普節節、天中節、大腸節、木蘭節、女兒節、兒童節。它是漢族傳統節日之壹。
端午節也叫端午和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節、崇武節、五月節、玉蘭節、女兒節、中元節、迪拉節、詩人節、龍節、艾節、端午、夏節等。
雖然名字不同,但總的來說,各地人民的習俗相似多於不同。今天,端午節仍然是中國人民中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
端午節習俗
1、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它起源於古代,因楚人不忍與賢臣屈原分離而死於江中,許多人劃船追上去救。他們爭先恐後地追趕,直到洞庭湖消失。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人們用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2.端午節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牛角黍”和“筒粽子”。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各種各樣的模式。在端午節的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壹般是前壹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
3.掛艾:民間有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時,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把菖蒲和艾條放在門楣裏,掛在大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