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公元前476年或480年-公元前390年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人。宋朝貴族木易的後裔,曾在宋朝當醫生。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家創始人墨子提出了“兼愛”、“互不侵犯”、“尚賢”、“尚同”、“誌”、“鬼”、“非命”、“喪節”和“節儉”等觀點,其核心是兼愛、節儉和尚賢。
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為“顯學”。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被稱為“非儒家即墨”。
墨子認為:
在政治方面,墨子提出了“兼愛”、“無為”、“尚賢”、“尚同”、“儉樸”和“不樂”等思想。他認為,需要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在十大主張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如果“天下大亂”,選“尚賢”和“尚同”;如果國家積貧積弱,就會選擇“攢錢”“攢葬”等等。
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與眾不同”,“不攻”是他的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每個人都“相親相愛,互惠互利”,社會上就不會有國家之間的欺淩、傲慢、無知和相互攻擊。他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統治者發動戰爭所帶來的罪惡以及普通風俗習慣中的奢侈和享樂。
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民不廉。”他還主張從天子、王侯到各級酋長,都要“擇天下有才之人”來擔當;人民和皇帝必須服從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