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是唐高宗李治的最後壹個年號,是他當皇帝的最後壹天改的。《舊唐書》有記載:“十二月己酉,詔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是夕,帝崩於真觀殿,時年五十六”。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貞觀二十三年繼承皇位,此時的李治二十二歲,五十六歲壽終正寢。在位的三十四年中,李治換了***十四個年號,除武則天外,他是更換年號最多的皇帝了。
唐高宗依次改過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鹹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十四個年號。
唐高宗頻繁改年號的原因是紀念國內發生的大事。就像廢立太子、天降祥瑞這樣的大事會影響大唐的國運,要慎重對待,改國號來作紀念。例如,“含元殿前麟趾見”,就改國號為麟德,“以陳州言鳳凰見於宛丘”,於是改國號為儀鳳。李治最後改國號為弘道,是希望後世弘揚道義。
也有人說李治頻繁更改年號,是因為武則天的緣故。因為高宗剛開始即位後,並沒有頻繁更改年號,直到武則天當了皇後之後,開始主持朝政,更換年號越來越頻繁。而且武則天稱帝後,年號更改得也十分頻繁,甚至比李治還多。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經歷了改立皇後、處死公主、驅逐外戚等重大事件。他勵精圖治,與皇後武則天壹同開創了大唐的後貞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