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中國的傳統歷法。按照月相的周期,每個月相變化為壹個月;並將壹個熱帶年分為24個節氣,形成24個節氣。通過參考太陽回歸年,閏月被設置為使其平均日歷年適應回歸年。農歷將陰歷和陽歷結合起來,形成陰陽結合的方法。
農歷又稱夏歷、陰歷、舊歷、中歷、農歷。由於使用了“夏征”,它在舊社會通常被稱為李霞,在1970之後,“李霞”被更名為“農歷”。
日歷概述
中國的歷法有兩個常用名稱:公歷和農歷(閏年有13個月,因為月球每年要繞地球運行13次)。
按照分類標準,農歷與陽歷相對應。加上農歷,只有三種歷法。世界上沒有壹種日歷能跳出這三種日歷的分類。世界上通行的公歷(新歷法)實際上是陽歷,而中國傳統歷法的農歷(舊歷)屬於陰陽歷。
中國農歷、印度歷和猶太歷是陰陽合歷,壹年有12或13個月;伊斯蘭歷是陰歷,壹年只有12個月。辛亥革命後,中國開始采用西方的公歷,俗稱“新歷”,與中國的舊歷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