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帝國主義內部的鬥爭。主要是英、德、日、俄、美、法六國:英國為了維持在遠東的利益,外交原則是保持勢力的均衡,為了限制俄國勢力擴張,英國扶持了日本,後來隨著日本勢力野心的膨脹,英國又想限制日本,只是由於壹戰的爆發沒有實現這個目的;德國想將手伸入遠東,控制了青島,但受到列強的抵制;日本就不用說了,田中奏折很明顯的反映了日本的侵略思路;俄國對土地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日俄戰爭就是例子;美國鑒於沒有土地占領,企圖從經濟上控制中國;法國垂涎西南省份;各個帝國主義國家處於各自的利益是不能容忍中國被壹個帝國主義國家占據的,另外,列強的主要矛盾在歐洲,遠東不是他們鬥爭的焦點,所以在遠東他們是相互牽制,相互勾結又相互抵制。
2、19世紀末,中國國內的反帝自強的思想興起,從康、梁的改良到孫中山、黃興的資本主義革命,在廣大的國民或者準確的說是壹部分知識分子心中興起自尊自強的思潮,並掀起壹波波的浪潮。
3、老百姓對帝國主義的反抗,發展到最高潮就是義和團運動,從而嚴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勢力,也是他們意識到在中國只能是扶持壹個代理政權進行利益的掠奪,打消了撇開清政府直接瓜分中國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