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論》是西漢的桓寬根據著名的"鹽鐵會議"記錄整理撰寫的重要史書,書中記述了當時對漢武帝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的壹場大辯論。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詔將各郡國推舉的賢良文學人士聚集京城,調查民間疾苦。這次聚會上,賢良文學們請求廢除鹽、鐵和酒的官府專營,並取消均輸官。這次會議,以桑弘羊為代表的政府壹方,與以賢良文學為代表的民間壹方,互相辯論得非常激烈,它實際上是對漢武帝時期推行的各項政策進行總的評價和估計。均輸和平準是漢武帝時期利用行政手段幹預市場和調劑物價的兩種措施,均輸就是在各地設置均輸官,負責征收、買賣和運輸貨物,地方應交納的貢物,折合成錢交給均輸官,均輸官再在各地之間賤買貴賣,調節物價,同時也為國家增加了收入。平準則是官府負責京師和大城市的平抑物價工作,賤時國家收買,貴時國家拋售,抑制奸商的投機倒把行為,穩定物價。
桓寬的思想和賢良文學人士相同,所以書中不免有對桑弘羊的批評之詞。書中語言很精練,對各方的記述也很生動,為現代人再現了當時的情況。明朝成化二十三年的塗禎刊本是較好的版本,現代的參考版本有郭沫若的《鹽鐵論讀本》和王利器的《鹽鐵論校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