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每壹項功績都伴隨著矛盾,正如林達先生所說的“每撒下壹縷陽光,就投下壹片陰影”。
在武則天去世之後的壹千多年裏,人們對她的評價是反反復復在變,如唐前期對她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比較正面;因為從唐中期開始儒學復興,到南宋程朱理學在中國占據了思想上的主導地位,所以從南宋開始對武則天的評價持續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對於武則天的評價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怨”;到了近代由於女權運動的興起,人們又賦予武則天婦女解放的色彩了。?
705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