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曾是溝通嶺南與中原的重要水道,在民族團結和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監國石魯在興安縣開鑿運河,連接長江和珠江。元初至元二十四年(1287),鎮南王托桓率師簽趾,立銀江立郡東。明洪武二年(1369),漓江縣內設錢球峽、白石潭、瀘天城三個巡檢司。20世紀30年代以後,漓江的航運地位和作用逐漸被公路和鐵路所取代。
漓江屬於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是支流桂江上遊的總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傳統意義上的漓江起點為桂江源頭嶽城嶺帽兒山,現代水文定義為興安榕江鎮靈渠口,終點為平樂三江口。漓江上遊為大蓉江,下遊為桂江的傳統名稱。靈渠河口是桂江大蓉江和麗江的分界點,荔浦河和恭城河口是麗江和桂江的分界點。漓江全長164公裏。沿河河床多為卵石,泥沙少,水質清澈,河岸多為喀斯特地貌。著名的桂林山水在漓江上,旅遊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