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有的時候人往往只抓住了事物的壹面,造成對事物本質的錯誤認識。如果想正確地認識事物本質,就應該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醒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
2、解釋
螳螂捕蟬: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黃雀在後: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
3、出處
《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說苑·正諫》:“睹壹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ì)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雀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壹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誌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壹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