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20年代,大多數德國猶太人已經完全融入到德國的社會中。而在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上臺後,猶太人的災難開始了。他曾在自傳體《我的奮鬥》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的對立面就是猶太人”。他把猶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敵人,壹切邪惡事物的根源,壹切災禍的種子,任何民族生活秩序的破壞者。他認為:“對種族問題和猶太人問題沒有最清楚的認識。德意誌民族就不會復興”。
納粹德國最初的反猶措施是對猶太人進行限制,禁止德國人去猶太商店買東西,禁止猶太人從事公務員、醫生、司法等工作,禁止猶太人出入浴室、音樂廳和藝術展覽館等公***場所。
1935年9月15日,希特勒在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上制定了新的法律。紐倫堡法律剝奪了猶太人的“公民權力”,標誌著反猶行動的升級。該法律規定猶太人是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國家居民”,並嚴禁德國人與猶太人通婚,禁止猶太人家庭雇傭45歲以下的德國婦女,甚至不許猶太人使用德國國旗和象征德國的顏色。此後納粹德國采取了更嚴厲的反猶措施,把猶太人移民出境,驅趕到其他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