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繼遼寧之後,進入2018年以來,遼寧、內蒙古等多地主動曝出GDP“註水”,對此專家呼籲:放下“數字包袱”。
報道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表示,就財政空轉而言,空轉壹下,就是為了讓財政收入指標更好看,讓經濟數據更漂亮。多地官員自我剖析認為,是難以割舍的“速度情結”和“數字崇拜”在背後作祟。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新的發展理念指引下,改變傳統唯GDP政績觀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什麽時候地方領導眼裏不再只有GDP,GDP造假才有可能煙消雲散”。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說,對經濟數據中的“水分”不能壹“擠”了之,必須嚴肅問責,才能抑制壹些幹部的“註水”沖動,同時,黨政幹部也必須認真分析擠出水分後的經濟狀況,真正從轉型升級、尋找新動能上下功夫,實現“深蹲起跳”
希望GDP可以體現中國經濟的真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