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尤金·法瑪(Eugene Fama)於1970年深化並提出的。
“有效市場假說”起源於20世紀初,這個假說的奠基人是壹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的法國數學家,他把統計分析的方法應用於股票收益率的分析,發現其波動的數學期望值總是為零。
有效市場假說提出後,便成為證券市場實證研究的熱門課題,支持和反對的證據都很多,是目前最具爭議的投資理論之壹。盡管如此,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的基本框架中,該假說仍然占據重要地位。
擴展資料:
衡量證券市場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兩個標誌:價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據有關信息而變動;證券的有關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勻地分布,使每個投資者在同壹時間內得到等量等質的信息。
該假說認為在弱式有效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額等。
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根本問題就是要解決證券價格形成過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傳輸、信息解讀以及信息反饋各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壹個問題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百度百科-有效市場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