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黃浦區轄南京東路、外灘、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豫園、打浦橋、老西門、小東門、五裏橋、半淞園路等10個街道。
黃浦區隸屬於上海市,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交匯處的西南端。北起蘇州河,東、南與黃浦江接壤,西至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陜西南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全區面積20.52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18.71平方公裏,水域面積1.81平方公裏。
擴展數據:
黃浦區自唐天寶十年至宋代屬華亭縣,元代屬上海縣。上海開埠1843,領土被英法等國劃分為租界。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以黃浦江為名建立了最早的黃埔區。
上海解放後,區域劃分幾經調整,分屬黃浦、老閘、苗毅、蓬萊、盧灣和嵩山。1956原黃浦區與老閘區合並。
1959年,原苗毅區和蓬萊區合並為石楠區,原松山區部分劃入盧灣區。1960,原新城區、苗毅區、盧灣區劃入原黃浦區。
1961原浦東縣部分街道劃入原黃浦區和石楠區。到20世紀80年代,原川沙縣的部分鄉鎮先後劃入原黃浦區和石楠區。
原黃浦區和石楠區的1993浦東地區全部劃給浦東新區。2000年,撤銷原黃浦區和石楠區,設立新的黃浦區。2011撤銷原黃浦區、盧灣區,設立現黃浦區。
百度百科-黃浦區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