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賦予了鴿子新的使命,使其成為聖靈的化身。新教徒盧卡斯在壹本書裏寫道:“當耶穌正在禱告的時候,天堂突然打開,聖靈變成壹只鴿子,向他飛下來。”在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法國畫家丟勒的壹幅版畫中,聖母瑪利亞頭上有壹只聖靈化身的鴿子。在宗教改革時期的畫作中,象征命運的鴿子經常出現在“宗教改革之父”馬丁·路德的頭上。
直到17世紀,三十年戰爭結束,鴿子才“官復原職”,再次擔任和平使者。當時,德意誌帝國的各個自由城市發行了壹套紀念幣,圖案是壹只帶橄欖枝的鴿子,下面刻有“聖鴿保佑和平”的字樣。德國颶風運動的傑出代表席勒很早就將鴿子從壹種和平的宗教象征引入政治。在他的代表作《奧蘭西的姑娘》的序言中,他讓法國抗英女英雄聖女貞德莊嚴宣告:“奇跡將會發生——鴿子將會起飛,她將以雄鷹的勇氣打敗蹂躪我們祖國的禿鷲!”在這裏,鴿子不再是沒有反抗的希望的象征,它變成了鬥士!以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大概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壹大發明。
1950 165438+10月,為了紀念社會主義國家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會議,畢加索特意畫了壹只昂首展翅的鴿子。當時,智利著名詩人聶魯達稱它為“和平鴿”。從此,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使者,得到了各國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