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指培育和發展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智能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其造福社會的歷史過程。與智能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生產力。【1-2】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絡和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將所研究對象的所有要素匯集成數據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和輔助決策的技術。使用這項技術後,可以大大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降低成本,為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提供巨大的技術支持。[3]
信息化生產力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先進的生產力,它需要先進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壹切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都會隨之改變。完整的信息化內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壹)信息網絡系統,包括信息資源、各類信息系統和公共通信網絡平臺。
(2)信息產業基礎,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研發、信息設備制造、信息咨詢服務等。
⑶社會運行環境,包括現代工農業、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
(4)效用積累的過程,包括勞動者素質、國家現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不斷進步。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要戰略問題。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深刻影響著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軍事的發展。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責任。維護網絡安全不僅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參與,也需要廣大網民的參與。只有這樣,網絡安全才能牢固建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第三條國家堅持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的方針,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保障安全的原則,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絡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建立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