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努力工作,是因為害怕以後失去穩定的生活和工作。比如我們的很多同事朋友,為了還房貸,為了養孩子,為了上戶口或者不被大公司解雇,為了壹份穩定的工作,即使領導或者公司有時候提出過分的要求,他也要硬著頭皮去做。換個人的話,戶口的把柄不在單位手裏,也不用忍受大量的工作。當然,我這裏說的是過度的工作,正常的必須做好的工作還是要做的。
另壹方面,恐懼是窮人害怕失去更好的生活的底線,所以他們努力工作。那麽欲望就是窮人工作的另壹個動力。比如壹個朋友想換壹輛百萬元的車,努力工作,最後換了,覺得自己在別人面前很漂亮,但其實只是為了面子或者是為了車而努力,買了車還是會窮。其實買房也是壹樣的。房價太高的時候,他拼命攢錢,攢個首付,還房貸。他似乎是個有錢人,但他不能賣房子。其實他還在為房子努力,每天都要保持這種狀態。工作狀態好,不然房貸壓力就來了。其實就像之前那種為了戶口的工作,買壹些超出自己目前現金支付能力的東西,然後努力工作,其實就是為了欲望而工作。
富人和窮人區別的關鍵是富人讓錢為他工作。其實讓錢為富人工作,可以統稱為投資。投資範圍很廣。比如我們在街上開咖啡店,也是壹種投資。如果我們壹起開公司,也是壹種投資。如果我們投資房地產,那也是投資。投資最大的特點是,妳投入的錢有機會形成壹種可以持續產生現金流或收入的資產。
如果壹個人的現金流在投資後不斷流出,就不是好的投資。比如買壹輛保養費用極其昂貴,年折舊率特別大的豪車,不是投資,是消費。比如買自住的學區房,就算房價壹直漲,也租不出去,賣不出去,還要還房貸。這也是消費,不是投資。真正的投資是創造新的貨幣,而錢生錢的投資就是投資。
所以,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區別在於,富人能分辨出什麽是錢生錢。比如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他們在做的事情就是把錢投資在能賺更多錢的事情上,而且還是源源不斷的錢。比如巴菲特投資的可口可樂、富國銀行、蘋果這樣的公司,總能幫巴菲特賺錢。另壹方面,很多人買的是壹年期的保本理財產品。壹方面,它不是壹個持續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因為妳每次贖回再買的標的物是不壹樣的。另外,它只是壹個短期的債權,很難和壹個資產的成長相銜接,賺取復利。
窮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分不清什麽是資產負債,然後為了負債拼命賺錢還貸,很累。富人最大的能力恰恰是分辨出什麽是資產,然後找到優秀的資產,把錢投在能持續賺錢的資產上。這樣就形成了壹個鏈條。窮人消費產品形成負債,然後窮人拼命從盈利的資產和業務中賺取壹點生活費,而富人只是窮人拼命掙錢分壹杯羹的企業老板。富人享受長期福利,不需要工作,窮人害怕失業,繼續工作。所以,富人總是越來越富,而窮人總是有資產上限的。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思維差異。窮人因為害怕失業而努力工作,這就給了雇主壓榨自己而不抱怨的機會。另壹方面,為了讓錢為自己工作,富人會把錢投資在更有效率賺錢的事情上,比如成立公司雇傭窮人,或者投資在壹群努力工作的人努力工作的崗位上。所以會出現富人越來越富越來越自由,窮人其實越來越窮越來越局促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