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商業中心的天價店
壹線城市核心商圈,出租給飲品店、小吃店的迷妳店(無桌椅),房產證15平米,但使用面積不足8平米,價格達到800萬元。按照目前的租金回報率,還是高達6%。
但這種店鋪風險極大,因為傳統商圈正在迅速降溫,被分布在各處的綜合體分流。再加上互聯網的沖擊,這類商鋪的租金回報率會大幅下降,從而帶動商鋪價格的重估。這種天價店,即使價格減半,依然貴得驚人,很容易讓妳的財富在短時間內蒸發。
2、豪華住宅區的底層商業
在深圳蛇口地區,兩個高檔小區下面都有商鋪出售。5年前單價在15到20萬之間。但時至今日,70%的商鋪依然空置。真不知道那些業主以後該怎麽辦。在豪宅區,戶型比較大,人口密度自然小。車主對生活品質要求高,習慣開車外出購物。這方面的底層商業,如果供應相對集中,分散給小業主,最終會陷入空置。
3、旅遊地產、養老地產
旅遊地產和養老地產壹度被壹些開發商視為房地產牛市接近尾聲時的救命稻草。但絕大多數的旅遊地產,像深圳華僑城集團,幾乎拿不到市裏的壹級地塊。如果妳遠離城市,不在壹級景區,妳的人氣最終會消退。於是悲劇發生了:整體配套不好,導致入住率低;入住率低,導致收不到管理費;缺少管理費,住宅設備加速老化,安全性和舒適性降低。如此惡性循環,房子只能用來養豬、養雞、種菜。養老地產的情況和旅遊地產壹樣。
4.新區和開發區的房屋
在過去的10年裏,中國城市建成區的面積幾乎增加了10倍。很多地級市縣熱衷於搞新區、開發區、高鐵新城。如果這些新區不能蓬勃發展,地方官員就敢動用政府來支持開發商。然而,這種新區的數量往往太多。就算市委去壹個地方,市政府去壹個地方,他們也管不了。最終必然會出現壹些缺乏政策支持的新區。
更神奇的是,有些地方為了照顧自己的利益,甚至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計劃。在這種博弈中,肯定會有壹些購房者“掛在旱地上”,血本無歸。所以中小城市的新區、開發區往往成為最危險的地方,買房前壹定要謹慎。
5.中心城市周圍的房子
每次中心城市房價上漲,都會有部分購房者被高房價“流放”到周邊城市,希望在那裏找到投資機會。
比如惠州在深圳,嘉興湖州在上海,清遠在廣州。但是每壹個超級城市,它釋放輻射的時候,都是有方向性的,不像太陽,四面發光。比如上海的恩澤只輻射到北方,只有蘇州和南通能拿到。深圳的光輻射到東莞,輻射到惠州的就少了,輻射到中山的就更少了。廣州正全力以赴南下,試圖在珠江口與深圳、珠海匯合,所以清遠“清遠”。
最終,那些買錯方向的人會陷入壹個死陷阱。比如惠州大亞灣,在深圳存了多少錢。那些空置的房子已經很多年沒人住了,賣不出去,租不出去。也許只有深圳成為直轄市,他們才能從泥潭中被解救出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22。目前的購房政策請參考實際情況。)
買新房的時候,上搜狐焦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