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Pc(藥學服務)詳細數據收集

Pc(藥學服務)詳細數據收集

藥學監護(簡稱PC)又稱為藥物保健或藥物治療保健,有時也稱為全程藥學監護(簡稱IPC)。PC由美國Hepler和Strand於1987年提出,迅速得到世界多國學者的認可,並於1988年在新德裏世界藥學大會上被特別推薦。

赫普勒在1987《藥房正在經歷第三次浪潮》的報告中指出,未來20年,藥師(同等水平的藥學服務人員)要在整個醫療保健體系中展現自己的用藥控制能力,尤其是藥師的參與可以降低整個服務成本,比如縮短住院周期,減少其他昂貴的服務。

中文名:藥學服務mbth:藥學服務(PC)的含義、目標、要素、特征和意義1990 H. Kohler和strand提出,PC是臨床藥學發展的新階段,是在臨床藥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醫院藥學工作的新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PC的概念是觀念上的根本轉變。這標誌著醫院藥學已從以往的提供藥品、合理規範用藥的理念,轉變為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的“藥人互動”、“以患者為中心”的新理念。醫院藥學的發展必然促使藥師走出藥房,走進臨床科室,走近患者、醫生、護士,改變以往“間接為患者服務”的服務模式,直接為患者服務。PC的概念可以簡單概括為:個體化用藥,負責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經濟(最佳成本/效果比)的藥物治療方案,保證有效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PC的具體內容有:①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設計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藥物治療逐漸從經驗用藥、群體模式用藥轉向個體化用藥。包括:與臨床醫生壹起參與臨床用藥過程中的咨詢和決策;在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選擇藥物的種類和劑型,確定劑量。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治療藥物監測,調整藥物劑量,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避免藥物不良反應(ADR)。告知患者整個藥物治療方案以及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和並發癥。②監測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臨床效果。監控ADR。(8)收集和提供藥物信息,開展藥學咨詢和評價,保證合理用藥,達到預期治療效果。作為臨床藥學的發源地,美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藥學體系。教育與臨床藥學實踐培訓體系。這壹新思想已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美國臨床藥學學會在1990采用了第壹版《藥物治療師工作指南》作為臨床藥師的工作指南,並在2000年對該指導原則進行了修訂,進壹步強調了臨床藥師作為藥物治療師在患者藥物治療過程中的工作。要求臨床藥師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為藥物治療服務,並與其他專業人員合作。1997由AACP和歐洲臨床藥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臨床藥學會議在美國召開。截至2006年,國際臨床藥學會議已經舉辦了六屆。通過美國臨床藥學的發展可以看到,臨床藥學的教育和臨床藥師的培養正在壹步步推動美國臨床藥學的發展,而這恰恰是我國臨床藥學發展中可能被忽略的部分。註:PC也指生物實驗中的陽性對照!藥學服務是藥劑師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向公眾提供的直接而負責的服務。目的(1)提高患者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2)為實現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理想目標,對醫學教育網進行了收集和整理。要點(1)藥學服務的基本要求是“涉毒”服務。(2)“服務”是以提供信息和知識的形式滿足公眾與藥物使用相關的某些特殊需求。(3)“服務”是壹個群體(藥師)對另壹個群體(患者)的關懷和責任。特點(1)PC的“服務”不同於壹般的僅限於行為的功能,它是以提供信息和知識的形式進行的。(2)PC的“服務”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涉及全社會使用藥品的患者,包括住院患者、門診患者、社區患者和家庭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監督其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和適宜性。(3)3)PC的“涉毒”“服務”不僅是治療性藥品,也是預防性藥品、保健性藥品。(4)PC以患者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