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童金南提議,將中學的“地理”課程改為“地球”課程。
我國中小學地理教育的歷史始於清末的“癸卯學制”,有地理、地理、博物學等學科,包含地球科學的內容。
新中國成立後,小學有常識、自然、科學,初中有地理,但早期的地理本質上是地球科學。
1979,高中開設地球科學和經濟地理兩門課程。1982後,它們融合到地理學中,壹些地球科學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貫穿其中。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學科的發展,大量新知識進入了初中課程。近年來,初中地理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統等內容。但由於負面影響,非地理學的地球科學逐漸被從現代地理學的視野中演繹出來。
因此,2013年3月,地理系多位院士、專家上書中央有關領導,呼籲將“地球科學基礎”融入初中地理課程,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視,並在2017年修訂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有所體現,但實際上並不明顯。
另外,大部分地學新知識只是起到輔助學習知識的作用,很難取得實際效果。
因此,中學教學改革的核心應該是把地理變成地球科學,重新組織教學內容。
童金南認為,我國目前中學的“地理”課程將改為“地球科學”。
這在理論上更符合當今中學課程的知識內容,在內涵上更符合現代科學發展的基礎知識需求。可以更好地從戰略上服務於“宜居地球、健康地球研究”的建設,從整個地球系統的角度踐行生態文明和人類命運的科學發展觀思想和世界觀。
為避免受學科內涵發展的束縛,建議在初中課程標題中直接使用“地球”,主要介紹人類生存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地球,其基本組成和結構,過程和規律,地球與人類。
其中,小學和初中側重於客觀事實和現象以及實際觀察,高中側重於時空動態分析和人際關系啟蒙。
希望教育部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幹部群眾地學知識的基本需求,及時組織地學領域相關專家開展研究,重構中小學相關內容體系,有機結合高校相關專業知識,做好中小學知識規劃布局。
((編輯)郭婷、張偉)。
分享給更多的人
如果妳對自考/成考有任何疑問,不了解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點擊最下方咨詢先生官網,免費獲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