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父子前後曾三次想出兵菲律賓,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至於原因,主要是為了討伐西班牙殖民者。
明朝末年,西班牙殖民者來到菲律賓。起初,他們采取了拉攏當地華人的政策,因為當地的經貿發展有賴於華人的努力和貿易。但是隨著華人的影響越來越大,西班牙殖民者與華人的矛盾開始凸顯,最終導致了1603年的大吐蕃!
當時的明朝政府得知此事十分震驚,但壹直視移民海外的華僑為賤民,所以只給呂宋寫了壹封信,由中國貿易船隊的壹位船主在5月底6月初帶到馬尼拉,1605,交給菲律賓總督、馬尼拉最高法院和馬尼拉大主教。該運動並未進壹步追究西班牙殖民者的行為,只要西班牙殖民者今後要確保海外華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並宣布不忍懲罰殖民者,其海外僧侶並不貧窮,並要求西班牙方面“想想皇帝的威儀和中國的大恩”。
明朝不出兵討伐,當時有現實條件。與西班牙殖民者在土沙大致同時,明朝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戰爭。雖然明朝三戰皆勝,但國家軍事和財政損失巨大。
明朝的縱容使得西班牙殖民者對菲律賓華僑的壓迫更加有恃無恐,處境絕望的華僑苦不堪言。在得知菲律賓華僑的悲慘處境後,1657年,鄭成功寫信給爪哇巴達維亞的壹位華僑,要求他停止與西飛當的貿易。他還提議領兵攻打菲律賓作為懲罰。
1662年,鄭成功攻占臺灣省後,致信菲律賓總督,譴責其搶劫華僑的罪行,並嚴令其改過自新。
面對鄭成功的威脅,西班牙人對華僑進行了第三次集體攻擊。鄭成功聞訊後,壹面出錢安置逃往臺灣的華僑,壹面組織軍隊備戰。於是菲律賓島再次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然而,鄭成功出兵前發生內亂,不久鄭成功病死。他的兒子鄭經繼續治理臺灣省,並派人與西班牙殖民者談判。據說鄭經在1670和1671兩次準備攻克馬尼拉,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