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其實這是當時英國人特有的避稅手段。這件事發生在17世紀。為了征收更多的稅收,該國的立法者再次將目標對準了富人。他們認為,與窮人相比,富人的房子更大,窗戶更多,所以他們可以從窗戶入手。於是1696,離譜的窗稅誕生了。雖然調整過很多次,但基本原則是房子窗戶越多,交的稅就越多。當然,為了避免誤傷平民,小於13的窗戶可以免窗戶稅。當地的有錢人肯定不滿意。妳收了我的稅,就把這部分稅轉給租客,我多收點房租。
第二,當然更多的人還是選擇封窗,甚至全部封窗,與政府抗爭到底。妳能想象每天呆在這樣壹個窗戶很少或者沒有窗戶的房子裏嗎?想想就很壓抑。簡直是壓抑人對光的渴望。幾代英國人似乎都習慣了這種生活。開窗意味著奢華。100平米的大房間哪怕只有壹扇窗,心也會照進陽光。
第三,和當地天氣有關。地處溫帶海洋性氣候的英國,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碰撞,這裏經常下雨,多變的天氣陰沈沈的像巫婆的臉。後來,在醫生和活動家的壓力下,窗水終於在1851被廢除,但它仍然對英國人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對於尋找住房的租戶來說,他們可以看到壹個有許多窗戶的房子。第壹反應就是這房子窗戶多,我肯定租不起。但是,妳以為精彩的大英帝國是這麽精彩的操作嗎?他們還引入了壁爐稅、塊稅或數量稅。作為回應,該國人民減少了壁爐的數量,並相應地增加了磚的尺寸。當然,這些絕妙的稅法最後都被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