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秋,全國高考恢復。那年,李學林被福建中醫學院錄取。經過近五年的系統學習,1982畢業後壹直在福建中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兒科從事醫生、教師、研究員工作。他不僅繼承了家族經驗,還鉆研中醫經典理論,廣泛閱讀並結合臨床實踐學習歷代名醫經驗,不斷吸收新的醫學知識和掌握新的醫學技術,致力於小兒發熱方向的研究。他從傷寒、溫病的傳統理論入手,結合歷代醫家的經驗,深入研究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病機和治療。根據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提出激活陽陰之法,指導小兒感染性發熱、肺炎、哮喘、腎病、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急危重癥的治療,總能出奇制勝,故就診者多。
2004年,經過嚴格選拔和考核,李學林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00)培養計劃”候選人。經過三年的培養,他系統深入地學習了中醫四大經典,撰寫了許多學習筆記和論文,並最終通過考核,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稱號。
由於其深厚的中醫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李學林不僅精通中醫兒科,還擅長中醫內科、婦科、針灸等疑難病。所以他除了診治小兒患者,還經常接診內科、婦科等患者,以擅長針灸,尤其是小兒家傳飛針術而聞名。2006年初,因醫院發展需要,李學林接受了醫院振興中醫的任務,擔任醫院興元中醫診療中心主任,並成立了中醫病房和中醫工作室。他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采用中藥內服、針灸、敷貼等綜合方法治療各種疑難病癥,大力開展學習中醫經典著作、以中醫工作室、中醫病房為全省高級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基地等措施,加強了中醫人才隊伍的素質和水平。
學術經歷
雖然小兒是“少年陰,少年陽”,但陽對人體的生長發育起著主導作用,這壹點在兒童時期更為突出。因此,與成人相比,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尤為旺盛和迅速,而精、血、津液作為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由於其臟腑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往往相對不足,容易受損。患病後往往具有陽亢易傷陰的特點,形成壹種被後世醫家稱為“陽盛陰不足”的不穩定狀態。因此,在疾病的過程中,除了陰陽的脆弱性,楊燦往往不能暢通,拉伸和發泄由於陽的停滯,並履行其正常的功能溫暖,上升和蒸騰。當它失去了自然調節,就變成了體內異常的“過剩”陽(絕對),從而破壞了陰陽平衡,導致了無數的疾病。所以要根據小兒陽氣的特點,在小兒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誤治陽熱過盛之證,不能用太多的寒涼,使陽氣受到牽制和傷害。壹定要時刻註意給邪出氣,必要時要用溫藥把內斂或不足的陽氣吹起來,使之振奮起來,驅走邪氣,但要使陽氣放松,通暢,發泄出來。只有這樣,閉者開,郁者伸,滯者通,結者散,才能達到陽氣循環,津液包紮暢通,氣機頻繁,恢復小兒陰陽相對動態平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