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直接觀測到奧爾特星雲,但是從觀測到的彗星橢圓軌道來看,認為有很多彗星是從奧爾特星雲進入太陽系內部的,還有壹些短周期彗星可能來自柯伊伯帶。
1932,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皮克提出彗星是來自太陽系外緣的雲。但是在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簡·亨德裏克·奧爾特指出?pik的推斷有矛盾。壹顆彗星不停地在太陽系內外來回穿梭,最終會被多種因素毀滅。它的生命周期永遠不會像太陽系的年齡那麽長。雲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很弱,而且非常穩定,有幾百萬個以上的彗核,可以不斷產生新的彗星來代替被摧毀的彗星。
奧爾特雲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系的星雲殘余,環繞著太陽系。
人們認為太陽以外的其他恒星也會有自己的奧爾特星雲,如果兩顆恒星距離很近,它們的奧爾特星雲就會重疊,從而將梅彗星帶入另壹顆恒星的太陽系。
到目前為止,奧爾特星雲中只有小行星90377被認為是壹個天體,其軌道在76到850個天文單位之間,比預期的距離太陽更近,可能來自奧爾特星雲的內層。如果它的猜測是正確的,那麽奧爾特星雲距離太陽的距離壹定比估計的更近,密度也會更高。也有人說,太陽形成的時候,本來就是壹個星團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