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農業”能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將農田、畜牧場、水產養殖基地等生產單位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視為壹個整體,通過系統、精確地計算物質交換和能量循環的關系,保證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處於可接受的範圍內。比如定量施肥不會造成土壤板結,處理後排放的禽畜糞便不會造成水和空氣汙染,反而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2.“智慧農業”可以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基於精準的農業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控,利用雲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多層次分析,並將分析指令與各種控制設備進行聯動,完成農業生產和管理。這種智能機械代替人從事農業工作,不僅解決了農業勞動力日益短缺的問題,而且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應對自然環境風險的能力,使弱小的傳統農業成為高效率的現代產業。
3.“智慧農業”可以徹底改變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觀念和組織結構。完善農業科技和電子商務網絡服務體系,使農業相關人員足不出戶遠程學習農業知識,獲取各類科技和農產品供求信息;專家系統和信息終端成為農業生產者的大腦,指導農業生產和管理,改變農業生產和管理單純依靠經驗的模式,徹底改變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傳統農業落後、科技含量低的觀念。此外,在智慧農業階段,農業生產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生產效率越來越高,迫使小規模農戶被市場淘汰,必然催生以大型農協為主體的農業組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