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位於風景秀麗的雲龍湖風景區,環境優雅,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它由兩部分組成:北館和南館。它由兩部分組成:北館和南館。徐州是中國漢代畫像石集中的地方。徐州的漢畫像石,南京的六朝石刻,蘇州的明清園林,被稱為“江蘇三寶”。徐州畫像石題材豐富,內容廣泛,包括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實生活等等,涵蓋了漢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它們是漢代社會的壹個縮影,也是漢代的壹部歷史。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壹、組織體系的演變
新中國成立後,徐州的考古事業才真正起步。1952年,徐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1956年,徐州漢畫像石收藏保存組成立;後來,徐州博物館漢畫像石陳列室成立。1986年6月8日,徐州市人民政府開始籌建漢代畫像館,1987年6月8日,徐州漢代畫像石博物館正式成立。6月1989日,徐州漢畫像石博物館(北館)竣工對外開放,館名由當代藝術家李可染先生題寫。截至目前,館藏畫像石1501。
二、建築簡介
北閣的建築是仿漢唐建築。宏偉、古樸、莊嚴,展出清末至1989年發掘發現的精美石雕浮雕。由著名建築師、清華大學教授關設計的南館,四周樹木蔥蘢,凸顯了中華文化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三。基本展覽和特別展覽
徐州漢畫像石博物館南館為主展區,展覽主題為“漢——石上史詩”,分為六個部分:1。神道,展示漢墓前神道雕刻,石羊、石獸等大型圓雕;第二,祠堂敬祖。祠堂是陵墓的地面部分,復原和展示了漢代的祠堂建築,展示了祠堂畫像的精美藝術;三是大自然的神韻,展出高浮雕、淺浮雕、負線雕刻等不同雕刻風格的浮雕石,反映漢代藝術家高超的技藝;第四,千年地宮,復原展出兩座風格各異的石墓,展現漢代地下建築藝術;5.漢代春秋時期、紡織、車馬、建築、宴飲、樂舞、董、西王母、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按內容分門別類展出,展現了漢代畫像石的豐富性;6.雕版題字,展出漢碑題字和有文字題字的石像。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南館的展覽全面、立體地反映了徐州漢畫像石的收藏、研究和藝術水平,使觀眾全面了解徐州漢畫像石。是近十年來徐州漢畫像石收藏和研究水平的集中展示。它在介紹傳統文化的同時展示了現代理念和現代設計。為了充分利用南館的有效空間,需要盡可能地還原當時的歷史原貌和場景,傳遞更多的信息。在表現手法上加強了照明,並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加了漢畫像石的歷史感。在功能設置上,南館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增加了多功能廳和觀景平臺,給觀眾壹個廣闊的空間,使之成為壹個科技含量高、展示手段新的特色博物館。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第四,南館面對展廳
現在,作為程大利藝術博物館,程大利先生的作品正在展出。程大利,出生於1945,江蘇徐州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美展評委。主要作品有:《程大利畫集》、《作品集》、《賓推集》、《石鑫居隨筆》、《江蘇歷代畫家》、《石鑫居筆談》、主編的《敦煌石窟藝術》22卷、《中國民間藝術全集》、《銅龜》等優秀作品。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