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追到風騷身材的,將近超過沈嵩。從言語中帶走李肅的氣勢,掩蓋謝衍的孤傲自賞,與余旭的美麗融為壹體。它具有古往今來所有流派的實力,又有自己作為文人的風格特點。
唐·元稹《唐檢校工部員杜君墓銘》說杜甫:“薄若風騷,下沈宋,奪李肅,吞曹流。”越來越多的人甚至表現出這種遮遮掩掩,壹提到五言詩,就幹脆不談李陵了。這是李陵的悲哀,也是中國文學史的悲哀!
就這樣,李陵被正統歷史刻意淹沒。不僅文學史不承認他,就連自己血緣留下的北魏皇族也避重就輕,不願意承認這位曾經投降的祖宗。拓跋即位不久,以“元”字為漢姓,並抄傳皇族繼李陵之後為臣。從此,歷史徹底淹沒和遺忘了李陵。
出身名門的元稹,大概是運氣不好。當他長大後,他的家庭因為戰爭而衰落了。他自己運氣不好,科舉失敗。
終於在公元803年,他第壹次進入科舉,壹舉成名。這個時候,他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找壹個強有力的靠山。最好的辦法是娶壹個家世顯赫的妻子。
幾經周折,元稹見到了魏王的小女兒魏琮。兩人壹拍即合,元稹也想緊緊抓住魏家的權勢,然後結婚。
魏聰從小讀了很多詩書,才情學識都不遜於元稹,卻委身於壹貧如洗的元稹。但是,她從不抱怨,把家務管理得有條不紊。七年時間,她為元稹生了五子壹女。
《光明日報》-李陵與五言詩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