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大學裏,首先要紮實專業地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就像蓋樓需要地基壹樣,地基打不好,再高再華麗的樓也會變成危樓。所以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只有學好自己的專業課,才能在以後的其他學習中有所發展。試想壹下,如果妳的專業課都不合格,那其他的就不是空談了?大學生作為“準人才”,其個體核心競爭力是指其專業知識達到壹定水平,具有被開發和挖掘的潛力,具有開拓性思維。只要知識、能力、思維水平達到壹定程度,就可以在任何市場狀態下立於不敗之地。
確立階段目標,培養前進動力。設定目標是指在不同階段為不同的學術生涯設定目標。設定目標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不要去想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去想自己努力得不到的。目標壹旦確定,就要排除各種幹擾,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總立誌建立常誌,要始終明確自己既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奮進。
強化綜合素質,實現知行統壹。除了打下紮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有兩個實踐環節同樣重要。首先是做人的實踐環節。這個其實很重要。我們需要學會關心他人,團結互助,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團隊才能充滿溫暖,所有的團隊成員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事,這樣事情才能做得更好。第二種是專業技能的練習,包括我們進入社會之前做的壹些簡單的工作或者兼職,或者我們的壹些社會經驗,這些也是我們為就業做準備的好機會。大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要學會如何在大學裏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提前讓自己對工作有實質性的了解,這對以後在社會上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大學裏別的同學在談戀愛,在玩網遊,而我們在參加實踐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比別人更自信,更成熟?這也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培養鮮明的個性,樹立品牌效應。每個人都有個性,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鮮明的個性。所謂人格,是指個體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氣質、性格、智力、意誌、情感、興趣等。壹般來說,個性特征鮮明突出的人更有創造力,而個性特征平平的人則缺乏創作活力和欲望。人格的培養可以和特長的培養結合起來。如果專業知識達到很高的水平,就會逐漸具備那種專業專家的氣質。專長的培養需要我們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找到自己眾多競爭力中的哪壹個可以成為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找到自己的長處去展示和競爭。由於核心競爭力的獨特特征,具有鮮明個性和專長的人在其工作單位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他們在某項工作中的表現不會被他人輕易取代。只要開展某項工作,就會有人認為他是最佳人選,從而在實踐中逐漸建立起個人品牌效應。
大學生要勇於創新。大學階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發生巨大變化並逐漸成熟的時期。大學生渴望知識,充滿幻想。他們敢於標新立異,勇於實踐,不輕易被傳統觀念束縛。他們敢想、敢說、敢做,不被權威和名人嚇倒,創新精神增強。如果我們保持這種創新精神,這也是我們核心競爭力的壹部分。
核心競爭力不是壹般競爭力。如果說競爭力的形成需要十倍的努力,那麽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則需要百倍的努力。只有抓住個人核心競爭力的特點,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