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位於皇城外的西南方。唐代長安的西市場和李芳壹樣,都有高大的城墻環繞。宋·邱敏《長安誌》等記載,其規模相當大,每城占地約2方,城內有4條街,城墻兩側各有2座城門,這是通過對西市場遺址的全面調查和測量所證實的。“西施作為長安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市場,進行封閉的集中交易,即若幹同類商品聚集在壹起,組成‘老板’(或相當於‘行’和‘店’)。市裏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市局和平局。交易區也集中在壹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四面有墻,有城門。
根據考古發掘結果,西施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031米,東西長927米,面積0.96平方公裏。其範圍位於東桃園以東、老米家橋以西、東桃園橋以北、中國航空器材公司西北分公司以南。在發掘的時候,在西施的北部和東部有壹個夯築的柵欄基礎。西城有南北向和東西向各16m寬的兩條相等的街道,四條街道呈井字形交錯,將整個城市分成九個長方形區域,其中東西向第二街與南北向第二街之間的距離為327m,每條街道兩側都有溝渠,溝渠外還有1m寬的人行道。
西城的九個區域都被街道包圍,這樣每個區域的外圍都正對著街道,方便交易。每個區域都有便於內部交通的小巷。在壹些小巷下面,有磚友修建的暗渠,與街道兩側的溝渠相連。沿街出土的商業店鋪遺址顯示,房屋規模較小,寬4至10米,深3米多,均與街道相鄰;出土同類物品的相對集中也證明了某壹類型店鋪的存在。例如,珠寶店有許多珠子、珍珠、瑪瑙和水晶等產品,而鐵器店則出土了大量的釘子、鐵條和小鐵器。“西市場離三內很遠,周圍有很多民房,市場裏的商品多為衣服、蠟燭、糕點、藥品等生活用品。西市場比東市場更加繁榮,是長安城主要的工商業區和經濟活動中心,所以又被稱為“黃金市場”。
西城靠近唐代長安絲綢之路的起點,周邊作坊居住著許多外商,因而成為國際貿易市場。有中亞、南亞、東南亞、朝鮮、百濟、新羅、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商人。其中以中亞、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多居住在西市場或西市場附近的壹些店鋪。這些外國商人將他們帶來的香料和藥物賣給中國官僚,然後從中國買回珠寶、絲綢和瓷器。因此,西方市場上有許多外國商人開設的商店,如波斯公館、珠寶店、倉庫、酒店等等。其中,姬胡酒樓不時有青少年光顧,那裏有許多西域女孩載歌載舞,供應美酒。所以李白的《少年之旅》中有“五陵少年金市東”和“笑入姬胡酒樓”的詩句。
唐政府對長安市場,尤其是東西城實行嚴格的定期交易和夜市禁令制度。兩座城的城門也是早晚與唐代長安城的城門、街門、廣場門開合,有門童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