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內容並不復雜,只涉及壹套房產和幾萬元存款,這是莉莉工作後的全部收入。她把房子留給了母親,把積蓄留給了初戀男友。雖然早已和初戀分手,但她壹直對這段感情心存感激。在那段近乎絕望的成長中,是她的初戀幫助了她,也壹直陪著她升級和自責。
立遺囑是莉莉30歲時的願望清單。初中的時候,家裏遭遇變故,她早早意識到死亡無常,早早交代後事,未雨綢繆。立下遺囑後,莉莉覺得輕松多了。“看來她的心思已經放好了,也是對自己未來的壹種反思。”
擴展數據:
任性行為越來越年輕化。
《2020年中國遺囑庫白皮書》顯示,在中國遺囑庫登記保存的1.9萬份遺囑中,有41.9份是60歲以下的年輕人寫的,其中40.03%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多90後甚至00後開始考慮立遺囑。
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的田燕認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懼怕生死。“對他們來說,立遺囑只是通過法律手段給自己壹個保障,同時規避壹些風險。”
生死教育專家認為,在不回避談生、談死的同時,不僅要認識到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壹部分,還要從死亡中看待生命,反思生命的意義,增強應對挫折的能力,從而達到敬畏生命的目的。
新時代——29歲女子提前立遺囑:存款留給初戀,房產留給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