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及簡稱:應縣木塔、應州塔、釋迦牟尼木塔、應縣釋迦牟尼塔。
地理位置:山西省-朔州市-應縣-西北
2.雖然中國的古建築種類繁多,但可以歸納為四個基本特征。
1,莊重嚴肅的紀念風格。大多體現在具有特殊含義的禮制祭祀建築、陵墓建築和宗教建築中。其特點是簡單的群體組合,突出的主體形象和象征意義,對整個建築的尺度、造型和意義有壹些特殊的規定。比如古代的明成殿,皇帝的陵墓,大型祭壇,還有佛教建築中的金剛寶座,環壇,大佛閣。
2.華麗的宮廷風格。多體現在宮殿、宅邸、衙門以及壹般的佛寺、道觀。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豐富,主次分明,群體中各建築大小組合恰當,符合人們正常的審美標準;單座建築造型比例嚴謹,尺度適宜,裝飾華麗。
3.友好愉快的住宅風格。主要體現在壹般住宅中,包括大廳、商店等人們最常使用的建築。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與生活緊密結合,尺度宜人不曲折;內斂的建築,簡約的造型,精致的裝修。
4.自由委婉的園林風格。主要體現在私家園林,包括壹些皇家園林和山寺。其特點是豐富的空間變化,建築的尺度和形式不拘壹格,色彩典雅,裝飾精美;更重要的是,建築與花草樹木、山川融為壹體,自然風光融入建築之中。以上四種風格往往體現在壹組建築中,如王侯府邸和部分寺廟,包括宮殿型、居住型和園林型三種,而帝王陵墓則包括紀念型和宮殿型兩種。
3.從根本上說,中西建築藝術的差異來自於材料的差異:西方傳統建築長期以石材為主;傳統的東方建築壹直是以木頭為框架的。不同的建築材料為各自的建築藝術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築材料,不同的社會功能,使得中西方古典建築有著不同的“藝術語言”。
不同的語言表達不同的思想,透露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築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和信仰。西方的石頭建築壹般都是垂直發展的,直指上帝。這樣,高密度的石質屋頂能否被托舉上天就成了建築藝術的關鍵,而執行這壹任務的柱子就成了關鍵。所以西方建築的“基本詞匯”就是柱子,也就是那些垂直向上,不屈不撓的石頭。如果說柱子是西方建築藝術的“基本詞匯”,那麽屋頂就是它的“主句”。不同的屋頂導致不同的風格,比如希臘式、羅馬式、拜占庭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與西方的石頭建築不同,中國古代的木質建築以鬥拱為“基本詞匯”。所謂鬥拱,就是托起屋檐的重疊曲木,可以將縱向的力向橫向擴展,從而構造出各種各樣的飛檐。與西方建築的屋頂壹樣,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的“主句式”,飛檐的類型也很多,或下垂、或挺拔、或上揚。其不同的形式創造出不同的藝術效果,或輕盈、或古樸、或雄偉。不僅亭臺樓閣要用飛檐來標識自己,表達感情,飛檐的高度和長度也往往會成為建築設計中的難點和重點。俗話說“增壹分嫌長,減壹分嫌短”,飛檐壹定要設計得當,輕盈而不輕浮,簡約而不機械,端莊而不呆板。
還有就是中國人對建築的態度,看重新奇,而外國人對古建築充滿了敬意和尊重。
另外,西方的建築充滿了宗教神秘主義,而中國的建築是儒家文化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