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準備:楓香油、炭火、青黛、木桶、布、刷子、石灰、堿木。
首先,畫壹個圖案
將適量楓香麻油放在炭火上溶化,溫度在50到60度左右。如果溫度過高,布料染色後顏色會變黃。如果溫度太低,楓香香油就容易凝結,很難抽出來。
二、圖案著色
圖案畫好之後,就可以開始染色了。楓香染色的染色材料和工藝與蠟染基本相同,也是蘸靛藍,小石腳叫靛藍。加工方法是將青葉采收後放入壇子或木桶或坑中,加入適量冷水,每兩天翻壹次。
第三,染缸浸染
在彩缸中浸泡6-7天後,取出青葉,將石灰放入盆中,再將靛水註入缸中。待石灰融化後,倒入缸中,用竹竿攪拌1至2小時,過夜後靛藍凝結沈澱,舀出上面的水(有的地方在染液中加些酒)。
藍葉用石灰約5公斤為1公斤,可得幹靛藍1公斤。將幹靛藍用水稀釋後,將畫好的布慢慢浸入桶中反復浸染,每次顏色都會相應加深,直至達到所需深度。壹般密封染色兩次,就可以得到壹種淺藍色。在整個浸漬過程中,小石腳被稱為“冷染”。楓香的染色色調以青色、藍色和白色為主,沒有其他顏色變化。
第四,高溫脫脂
染色後,用沸水去除油脂。傳統的方法是:將堿性黑木燒成灰,加入沸水中,使附著在布上的油脂去除,呈現藍底青花的圖案,或用洗衣粉脫脂,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動詞 (verb的縮寫)漂洗和幹燥
脫脂後用清水沖洗幹凈,晾幹磨平,整個生產過程就完成了。
楓香染色的價值:
楓香染色是貴州省惠水縣和麻江縣的地方傳統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在民族歷史、人文、民俗學、美學等方面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瑤族人有語言無文字,鳳翔染的技藝都是口傳。所用的圖案與民族的歷史變遷息息相關,鳳翔染工藝承載了太多瑤族的歷史人文信息。
楓香染色是瑤族兩大手工藝之壹。工藝流程復雜精致,學習周期長。使用自紡棉布特別費力費時。制作周期可長達半年,圖案誇張精美,高度體現了瑤族人民的智慧、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意識。楓香染色產品主要用於衣服、吊帶、被子等。莊重、大方、古樸、美觀,體現了瑤族穩重典雅、不易張揚的傳統性格。
參考以上資料:百度百科-鳳翔染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