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作為白雲區第四所學校,個人認為師資力量很好。雖然這兩年有壹些骨幹教師退休辭職了,但也有新教師因為壹些原因進來了,這是壹個學校的正常現象,華新並不是個例。可能有人會說華信在走下坡路,其實不是。如果只是從排名來看,似乎是這樣。
但是,判斷壹個學校好不好,不能只看它的升學率,還要看它的學生有沒有為社會做貢獻(這是何勇書記說的,我搬過來)。就我個人三年的學習生活來說,華新不像太和華府那麽功利,更重要的是培養妳的綜合能力和學習方法。
塑造妳的世界觀和人格,讓妳在路上走得更遠。華新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老師壹般。相對於其他學校如廣大的附班,重點班和普通班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普通班進展正常,最近兩年重點班躍居第壹。
再看華新,很多教重點班的老師其實都是教普通班的,很少只有教重點班的老師。即使是只教重點班的老師,也歡迎非重點班的學生向他們提問。考試中經常出現普通班的學生被分到超重點班,重點班的學生在成績上也排在後面。
因為壹年級分班考試的時候重點和非重點是固定的,只能說是為了分層教學,讓每個階段的學生都有合適的學習節奏,不會因為學習速度過快而產生很大的學習壓力。華信的優勢對於在華信就讀或者華信畢業的學生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個人認為第壹條是華新老師對待教學工作認真負責,落實到每壹個學生的教學上,補齊差異,拔尖。中午和下午被小玲姐拉著去補英語差。晚自習的時候,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或者辦公室裏等答案(除了壹些實在家裏太忙的)。
其次是華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其實華新的老師們會交流每節課的學習情況,然後壹起討論下壹次的作業和學習進度。敏感的人經常可以看到亮亮在五樓中庭的桌子邊和壹群政治老師開會。
認真說起來,華新的工作量其實並不多。在雙減政策下,各科都在努力減少工作量,以至於作業不多。各種題型包括中考各科基礎題。每個老師只是個人教學方法不同,不同班級展示狀態的變化。在華新的三年裏,只要跟著老師,認真執行每壹步,成績不會差。
那些抱怨華信老師不好的人,其實更多的是因為不習慣老師的教學方式,或者是對學習科目不感興趣。即使進了老師更好的學校,也只會抱怨這個老師不好,那個老師不好。華新最神奇的地方是,他有壹種其他學校沒有的歸屬感,即使現在我在壹個捧信的位置。
我經常想念我在中國的新生活。我以為這是人的天性。直到和同學聊起來才知道,更多的人不會像中國新人那樣懷念母校,有的人甚至想逃離。這肯定和華新的風格密切相關。
從華新之夜到畢業典禮“歡迎同學常回家”,華新更多的是壹個家,壹個溫暖的集體,再到學校。雖然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經常開玩笑說我們新土豆最後的希望,但是當我們出來的時候,我們發現華新依然有著無限的生命力。
看我廢話,就看最後幾個字。華新的學習環境是最好的之壹。雖然難免會有壹些不正之風,但只要妳有壹個堅定的勞逸結合的目標,努力學習,妳就會壹直向上,也只有這樣,才能把華新的教學資源發揮到極致。
而如果妳安於現狀,或者只是抱怨不改變現狀,妳可能只會抱怨“華新越來越差”“華新是重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