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註冊資本
新的資格標準將於明年逐步實施。不同資質類別對企業註冊資本還是有各自的要求。施工企業在辦理資質前應檢查其註冊資本是否符合標準。如果他們達不到標準,他們應該設法提前六個月完成註冊資本的升級。
2、企業人員編制
包括企業的技術負責人,以及建造師、職稱人員、技師等。其中,技術負責人是新申請資質的核心。技術負責人準備材料時,要求提供相應專業的建造師或職稱證書,有符合年限的工作經歷證明。
主管部門在辦理資質升級時,會對企業的業績進行檢查。企業需要準備負責項目施工的相關人員的材料,如建造師、有職稱的人員,需要準備其資格證書、聘用合同、身份證明等詳細材料。如果材料缺失,演出將不被認可。
3、企業工程業績
建築資質升級時,企業業績是主要考核指標。不同級別、不同專業的資質都有其相應的標準,企業需要根據要求準備業績。需要註意的是,很多時候企業不是沒有業績,而是業績備案管理不到位,經常會出現圖紙不全、施工圖與提供的業績不壹致等情況,企業做業績要避免。
4、企業信用記錄
推進建築市場信用體系建設,進壹步完善“黑名單”制度也是此次改革的重點。因此,施工企業必須重視誠信建設,維護自身的企業信譽,避免出現拖欠農民工工資、拖欠工程款、施工質量不達標、施工中偷工減料等現象,否則不僅影響資質處理,還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5、企業人員社會保障
人事社保是資格申請中的壹個硬指標。社保不達標,就拿不到資格證。隨著醫保社保全國聯網的逐步實施,“四庫壹平臺”建設日趨完善,主管部門可以更加清晰快捷地查詢企業職工社保繳納情況。所以企業在申請資質時壹定要按照規定為員工準備社保。
可以說,“壹手簡政放權,壹手事中事後監管”是這次建築資質改革的壹大主題。施工企業千萬不要以為改革後就可以輕松申請資質。雖然取消了之前審批流程中的冗余環節,但這些指標仍然是資質審批的重點。總的來說,接下來的資質改革對中小建築企業是大有裨益的,但企業不放松,抓住機遇發展壯大才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