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9段可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1段):玲玲畫了壹張圖參加頒獎。第二部分(第2-9段):玲玲在父親的啟發下給畫上色,畫了壹只小狗,讓畫更好看了。
玲玲的畫是教育部編的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的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玲玲要去參加頒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了,她沒有時間再畫壹幅。玲玲焦急地喊道。
但她在父親的啟發下,開動腦筋,在壹個臟兮兮的地方畫了壹只小狗,既巧妙的掩蓋了汙點,又給作品增添了壹點溫暖。
生活就是這樣,只要妳善於思考,劣勢也有可能轉化為優勢。在學習這篇課文時,還要引導學生體驗玲玲朗讀時的情緒變化——克服困難後的滿足、焦慮和喜悅;品味和思考爸爸短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原文:
玲玲自豪地研究她的畫“我家的壹個角落”。這幅畫將參加明天的頒獎。“玲玲,時間不早了。去睡覺吧!”爸爸又在催她了。“好了,我收拾壹下我的刷子,睡覺去了。”
就在這時,水彩筆“叭”的壹聲掉在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哭了。“怎麽了,兒子?”爸爸放下報紙問道。“我的畫臟了,再畫也來不及了。”
爸爸仔細看了看,說:“別哭,兒子。在這裏畫點東西不是很好嗎?”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臟的地方畫了壹只小狗。壹只小狗懶洋洋地躺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爸爸看到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兒子。很多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糟糕。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玲玲的畫在第二天的頒獎會上獲得了壹等獎。
我想寫得又細又短,在“肯”字裏,我把左變成了豎。在狗旁邊寫第二筆不容易,寫“狗”字要註意示範。
玲玲繪畫作品的閱讀理解:
本課敘事情節簡單,主題明確。關鍵是要讀得正確流暢,要讀好人物之間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同時,在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要理解爸爸說的最後壹句話的意思。
大聲朗讀第壹至第三段,表明玲玲對自己的畫“滿意”。用文章理解“學習”的含義。
讀第4-6段,表現出玲玲在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後緊張和焦慮。大聲讀第七段的時候,妳要感受到爸爸的沈著。讀第八段,表達玲玲找到了壹種把壞事變成好事的方法後的“滿足感”。讀第九段的時候,要讀爸爸開心的語氣。
朗讀的方式是讓學生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在小組中扮演朗讀的角色,再在班裏點名朗讀。老師根據以上閱讀要求隨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