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日常觀念中,質量和成本是對立的,不能兼得,就像魚和熊掌壹樣。好的產品質量必然有高的成本。怎樣才能追求高質量低成本?O9001-2000版回答了這個問題,即通過質量管理理念的提升,可以從簡單的價格競爭提升到質量競爭的戰略階段,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
??在岡特·隆美爾的《質量致勝金——企業贏得競爭的利器》中,描述了質量管理的四個層次:
壹級:質檢。對於這個級別的企業來說,控制質量的方式就是檢驗最終產品,剔除不良品。質量檢驗部門負責質量控制,質量職能與其他職能分離對立。這樣做有明顯的缺點:
?1.容易漏檢。特別是大批量產品和破壞性檢驗,不能全檢,只能抽檢,勢必存在漏檢的可能性和風險。
?2.檢驗和生產之間的對立使得管理更加困難。尤其是質量和產值、交貨期等有矛盾的時候。,代價是壹件物品。
?3.成本高。因為次品率越高,成本越高。
?4.服務行業什麽都做不了。因為服務產品的特點是“生產交付”,所以無法進行最終檢驗。
?第二級:質量保證。第二層次的企業制定了明確的質量目標,通過設計和生產部門生產過程的優化、標準化和穩定化來保證產品質量。質檢部門的職能融入到生產過程的每壹個環節。該方法克服了第壹級的缺點,提高了質量,降低了成本。其缺點是壹旦市場發生變化,變化的可能性和速度就會導致風險,因為質量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生產部門來實現的。
?第三層次:預防措施。第三層次的企業把市場信息的收集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把顧客的要求和期望與自己產品的實現緊密聯系起來。有壹系列的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來防止產品違背市場需求或顧客的要求和期望。因此,企業的設計、開發和生產服務形成了壹個反應迅速、步驟到位的完善的運營體系。這樣不僅質量保持的很好,而且成本也可以控制的最小化。當然,這也涉及到壹個完整的社會合作網絡,企業在社會上會有更多的利益相關方,這些利益相關方也會被納入到自己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中。
?四級:完美。第四級的企業都是頂尖的優秀企業,不僅在市場反應和客戶理解上被認為無可挑剔,作為典範也是無可挑剔的。在這些企業工作的員工都有壹種自豪感和涵養,他們都對質量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努力做到盡善盡美,實現“零次品原則”。這類企業不僅在產品上下功夫,在服務和企業形象上也追求完美。與客戶的關系建立在健康和友誼的基礎上,它與所有相關方保持著全面和高質量的合作關系。
?從四個層次的分析不難看出,ISO9000族標準旨在摒棄基於第壹層次的質量模式:1994版本倡導第二層次的質量管理模式,提出了“質量保證”的概念;2000版把要求提高到了三級模式;而最終追求的是第四級的完美。可想而知,要成為第四級企業,必須長期堅持第三級質量管理模式,並取得成效。因此,在今天學習和推廣ISO 9000: 2000標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樹立壹個長遠的目標,那就是追求完美。只有不斷改進,長期堅持,才能不斷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希望以上對妳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