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栗子產於黑龍江、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西藏、上海和海南。中國栗屬植物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分布數量由南向北遞減。以秦嶺和淮河為界,可分為明顯的南、北兩個自然區域。
板栗的種植範圍很廣,起於遼寧豐城,北緯40° 26 ',南至海南島(北緯約18° 30 ')。西起東經90°左右,東至沿海(東經約124),包括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此範圍之外,在西藏東南部與雲南交界地帶也有少量分布,人工引種栽培已擴展到內蒙古寧城和黑龍江勃利(北緯45° 40 ')。
板栗的栽培範圍跨越熱帶邊緣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四個氣候帶,適合復雜的土壤條件。耕種最多的地區是黃河流域的華北和長江流域。
板栗的垂直分布範圍也很大,海拔範圍在2770 m左右,最低的是山東郯城、江蘇新沂、沭陽海拔30 m左右的沖積平原。最高的是雲南未夕,海拔2800米
擴展數據
品種分類
首先,北方的栗子
主要分布在華北的燕山山脈、太行山及其鄰近地區。包括河北、北京、河南北部、山東、陜西、甘肅部分地區和江蘇北部。其特點是果形少,平均單粒重約10g。
肉質蠟質,含糖量高達20%。果肉澱粉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果皮深色有光澤;香味濃,澀皮易剝,適合油炸,叫糖炒栗子。
第二,南方栗子
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和河南南部。該地區炎熱多雨,板栗堅果形較大,平均重約1.5g,最大達25g,但含糖量低,澱粉含量高,肉質呈粳型,故多用作菜用板栗。
我國北方和南方的板栗品種繁多,南方和北方品種在性狀和特點上存在差異。壹般南方品種品質不如北方品種,肉質呈粳型,適合烹飪,也稱白菜栗子。
百度百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