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塔位於三臺石(現惠州市惠城區下角糖廠路邊),楊集醫院旁。是惠城三塔之壹,又名大江塔、三臺塔、大紅塔。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由鄂(寧都人,萬歷二十壹年赴惠秀縣)、葉鄂(今桂山縣徽州人,寺五先生之壹)葉夢熊之妻廖氏出資興建。清同治六年(1867),塔頂被大風毀壞,同治七年(1868),徽州府知府昂與尹廣昌、鄧重修。文健星塔據說是為鎮江所用,也據說是提倡人文,增加科舉。明代葉寫下《登文興塔》詩:清秋攬勝與雲平,紫色的空氣裏滿是對老北京的留戀;嶽色粗獷,常護橄欖,則呼吸為浮城。頻頻回望高規格鸛,中華魚龍只為自己驚,指點中原今昔,硝煙滿情。
衛星塔最終在20世紀70年代被摧毀。當時“破舊立新”的口號在十年浩劫中傳遍了全國。結果,衛星塔被拆除,大部分磚塊被用來建造防空洞。
文星塔公園
文星塔公園-位於下角東江大橋和惠州港碼頭之間,長約800米,占地約3公頃。文星樓原地恢復重建,以嶺南傳統園林中的亭臺樓閣、水榭等結構,結合東江水景,建成以文星樓為標誌,弘揚惠州歷史文化的濱江公園。
鄂州文星塔
“兩塔淩雲”是湘陰古城八景之壹。壹個在城市東南的湖邊,壹個在城市西北的河邊。高聳的雙子塔位於城市的東南部。它建於宋元時期,後來倒塌了。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塑魁星立於頂上,而以墻籬炫之”,故名“文星塔”,又名“魁星塔”。遊人至此,“幾經懷古,拓片印更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