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編碼:476412,面積6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9萬畝。下轄夏樓村、趙樓村、賈菜園村、望月樓村、義田莊村、西北莊村、莊妍村、下道口村、姜莊村、王莊村、井莊村、張穎東村、彭樓村、羅集南村、羅集北村、譚窪村、劉莊村、路樓村、勝利西村、勝利東村等。姚晨村、夏莊村、張營村、羅口村、羅莊村、孫樓村共38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2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4萬人。下道口集(今下道口村)有戰國楚平王修建的橋陵城遺址和金大定十三年(1174)修建的佛塔遺址。全鄉地勢平坦,西部為雜土,東部為淤泥,各占50%。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雨水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大豆和棉花。全鄉糧食總產量2830萬公斤,皮棉80萬公斤。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形成了“南棉、中果、東瓜、西菜”四大產業格局。全鄉湧現出壹大批蔬菜大棚、西瓜大棚,瓜菜大棚達3600多個。瓜菜面積1.2萬畝,年產量3400萬公斤。是夏邑縣最大的瓜菜生產鄉鎮之壹。羅集鄉齊新,齊心協力,創新奮進。全鄉農業總產值達1.5265438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4億元,人均收入2035元。
歷史上,地處邊境的羅集鄉曾是商賈雲集的邊貿重鎮。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羅集鄉因為地處偏僻,工業匱乏,發展緩慢,逐漸成為夏邑縣的經濟弱鄉。2003年以來,羅集鄉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資的號召,決心通過招商引資改變羅集在全縣的經濟地位。通過四年多的努力,如今的羅集鄉終於擺脫了經濟薄弱的帽子,成為夏邑縣中等發達的鄉鎮。
俗話說“成功是蕭何,失敗是我”。地處偏遠落後邊境地區的羅集鄉,是招商引資的法寶,也依靠邊境農村湧現的經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