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生是心理老師的掘墓人,不是崇拜者-/p/483a2c5b4230
今天早上重點講了“拓展意識的自我探索”(心理治療基礎165-168頁);然後,學會辨別硬信息和軟信息。
識別軟信息和硬信息
第壹,李老師說的硬信息和軟信息。
1.李老師在文章《有壹種“社交缺失”叫“長不大”中提到了優信息和軟信息這兩個術語。
由於咨詢時間的限制,我壹般把“和其他孩子不壹樣”當作“硬信息”,暫時認了——輟學的孩子當然和其他孩子不壹樣!我需要詳細了解的是“非常個人化”。父母給我的這些信息,承載著我自己的判斷,當然是“軟”的。
所有問題只能針對“軟信息”。
2.學生是心理老師的掘墓人,不是崇拜者。
她問:“妳覺得妳是壹個好的心理老師嗎?”
通過這個“好”字,我又感覺到了她的狡猾,這又是壹個“坑”。
這種感性用專業術語來說叫做“軟信息的識別”。
軟信息只是主觀描述,不是客觀事實。
硬信息是客觀事實,軟信息是帶有訪問者判斷的內容。
第二,李子勛的硬信息和軟信息。
學生記錄
人往往不是因為事物而痛苦,而是因為對事物的解釋。咨詢的目的是幫助來訪者建立有效的解釋。來訪者講話所呈現的信息是豐富的,包括硬信息和軟信息。硬信息是客觀的,信息量很小;但是,軟信息應該由顧問閱讀,這是可以質疑的。
學生記錄
“語音分析”。學會從來訪者的話語中找到內在的結構。來訪者說的比說的更重要,說話的方式代表了做人的方式。需要區分訪問者的“硬信息”和“軟信息”(自主信息)。同時,李老師還提出了壹個“墻理論”,說要去壹個房間的墻的另壹邊,不壹定要穿墻(硬信息),可以走門(軟信息)。學會軟化困難的想法(通過提問)。
李子勛說:
來心理咨詢的當事人,他們描述的故事裏有壹些硬信息,也有壹些軟信息。比如壹個人說我30歲了,這是硬信息,我們壹般不查。但如果壹個人說我自卑,這就是評價,是壹個軟信息。我們不會因為這個人說自己自卑,就認為他自卑。我們會很好奇他為什麽會說自己自卑。當他壹直用自卑的方式描述的時候。而且,當人在人際關系中不自覺地表現出自卑的行為時,周圍的人就會認為這個人自卑,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投射,周圍的人都被他投射了。
硬信息是客觀的,信息量很小;軟信息包含評價信息。
第三,我們如何區分硬信息和軟信息?
來訪者說,我丈夫離家生活了兩年,他這樣做都是我的錯。請告訴我在他回家之前我應該做什麽。
硬消息:我老公已經離家生活兩年了。
軟消息:我不太好,我的丈夫剛剛離開家。
第四,與孩子交流時,註意孩子口中的軟硬信息,註意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