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世界就是壹個大市場,誰有便宜的東西誰就買。在壹定程度上,農產品不是因為短缺而買,而是因為有?比較優勢?。而且很多農產品都有期貨。綜合判斷各種基本面因素,就能知道賣不賣了,這裏就不說了。
農產品進口的優勢
1,農產品物美價廉。比如東南亞的大米,阿根廷的牛肉,澳大利亞的牛奶;
2.對於壹些特別爭奪土地的作物,如大豆,我們進口更多。換個角度想想。按照我們國家進口大豆的規模,壹年需要幾千萬噸。如果在國內種植,完成這個量需要上億畝。現在進口就相當於在國外租了壹塊地給妳種。這幾億畝地種稻麥不香嗎?
3.增加供給,有效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
4.緩解農業生產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
5.為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保障糧食安全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和余地。
農產品進口的劣勢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
1.壹種農產品的長期進口不利於單壹農產品的產業發展,也會抑制其發展;
2.長期大規模進口會導致農產品穩定供給和安全性急劇下降,存在安全隱患。
3.削弱農產品的產業控制力和定價權。
農產品自給自足面臨的問題
例如,我國人口多,耕地少。雖然主食連年豐收,但老百姓也不能單純靠吃飽肚子就萬事大吉。農產品中很多作物在產業發展乃至國防安全過程中具有戰略性和必要性,比如棉花。我國農業競爭力不足,農業保護支持政策和手段缺乏。國內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進口?天花板?效果越來越大。
這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