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事實表明,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改善課堂教學結構,改革教學方法,提高40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的作業批改主要是讓老師得到教學信息的反饋。教師首先要處理好這種主次關系,才能擺脫繁重的作業批改。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把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滲透到課堂中去。比如課後的作業叫“定向作業”。這種作業是為了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所以不能忽視。我認為最好在課堂上完成。第壹,它是教學的重點,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以組織;二是有利於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糾正;第三,上課容易批改,不占用課余時間。當然,要達到上述要求,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將定向作業壹步步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中。這樣作業量不大,作業質量也高,老師巡視批改的速度也快。
當然,有些知識不是僅靠課堂上有限的四分鐘就能鞏固和延伸的,但也必須在課後作業中做到。如果學生課後作業質量很差,老師需要時間來批改。這是因為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沒有被激發出來,把完成作業當成壹件苦差事,這樣學生就會草草做作業,出現很多錯誤。所以也要精心設計作業,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要有層次,要有選擇性,要有新鮮感。如果給學生布置“自選作業”,這種作業就是讓學生在學完某壹篇課文後,自己出題,按照兩個原則去做。這兩個原則是:
1.消化並吸引文本中特別好的內容;
2.檢查自己沒有掌握的薄弱環節,題型可以從試卷、試題、課文中練習。
找學習上或報刊上不同形式的題也可以互相比賽,看誰的題多,更生動,難度更大。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可能會被調動起來,他們對作業的態度會更認真,他們的字跡會更工整,正確率也會提高。
在我們檢查批改作業的時候,老師也可以通過發揮“小助手”和學生自身的積極性,盡量減輕老師批改的負擔,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比如把試卷當成練習題,安排在課堂上完成。試卷要求在壹定時間內完成,並安排壹定時間進行答案校對、改錯和同桌批改。允許討論後改錯,但要在旁邊打“×”或“√”,作為復習的薄弱環節,不影響論文成績。只要紙上字跡工整,修改的答案正確,就能取得好成績。
這樣做的好處是:(1)及時校對答案,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2)糾正錯誤,這樣錯誤就不會擴散,有利於掌握知識;(3)考試時沒有恐懼心理。完成作業,好好玩。中低年級學生也能取得好成績,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刺激了後進生,調動了後面30%學生的積極性。
最後,教師要重視作業的評價,通過評價展激發學生認真寫作的好習慣。比如我每天寫下壹個作業之前,對班上最後壹個作業進行總結和點評,宣布班上寫得工整、有正確態度和創造力完成作業的同學名單,說說其他同學的作業存在哪些問題,把最好的作業通過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壹周後,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認真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只要教師肯定自己的大腦,以照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出發點,以愛自己愛學生為基礎。我們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把自己從繁重的作業批改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