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行政部門舉報投訴。實體消費過程中個人信息泄露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虛擬網絡中的侵權行為可向互聯網管理部門舉報;
2.向公安機關報案。相關法律明確規定了侵犯個人信息罪。如果個人信息被非法使用或詐騙,可以報警並通過公力救濟懲治犯罪和維權;
3、向法院起訴,請求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司法機關可以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其相關民事權利。
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結合其他信息識別特定自然人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類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通信聯系方式、住址、賬戶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個人信息泄露後,處理方式如下:
1,收集證據線索;
2.向有關部門報案;
3.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防止被騙;
4.委托律師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33條* *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壹)通過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打擾他人的私生活;
(二)進入、拍照、窺視他人住宅、旅館房間等私人空間的;
(三)拍攝、偷窺、竊聽、泄露他人私人活動的;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私處的;
(5)處理他人隱私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隱私權。
第壹千零三十四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方式或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結合其他信息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類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生物特征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隱私信息,以隱私方面的規定為準;沒有規定的,適用個人信息保護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