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天堂寨風景區的歷史與人文

天堂寨風景區的歷史與人文

臯陶文化的發源地

六安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公元前121年,漢武帝采納“六安”之意,定六安為國。“六安”之名壹直傳承至今。早在新石器時代,六安就有人類活動。這裏是古代四聖臯陶部落的活動地和聚居地,也是臯陶文化的發祥地,所以六安也被稱為“槁城”。

兵寨重地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派同道中人程綸在大別山組織西部義軍。朵雲山的義士高福帶領許多人響應。1277年,在多雲山建了壹個天堂村,戰敗而散。

元末,當地布商徐壽輝、江西僧人彭瑩玉、麻城鐵匠鄒普生等反叛元朝,推許,於1351重建村,聚集數萬人揭竿而起,史稱“紅巾軍”。同年8月。取羅田,柯希水,稱帝清泉寺,銜“田灣”,建元“治平”。聲勢浩大,席卷東南幾省,壹分為壹,稱帝11年。天堂寨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明初設立了雲檢署,鎮守部隊。

明末,1641年,活躍在大別山的農民軍馬守英、羅汝才、何壹龍與張會師,猛攻天堂寨。孫率領65438+萬軍民,用大山的天險保衛了天堂寨。農民軍久攻不下,被圍困困住了很久,直到村裏糧食告罄,大疫,軍民皆亡。村子裏到處都是饑餓,白骨堆積,所以叫饑餓。該網站仍有爭議。

1646年,被困在羅田大河堤葫蘆堖的原河南明軍王鼎,出師組織反清義軍,被李詠皇帝任命為兵部尚書兼鳳陽義軍總督。以天堂寨為中心,王指揮起義軍轉戰鄂豫皖十余縣,歷時四五年,使天堂寨聲名鵲起。

1752年,農民馬在天堂寨發動了教徒的起義。山上還有馬家塢的地基。

1859-1864年期間,天堂寨成為太平天國軍隊與清軍、民兵抗衡的戰略要地。當時湖廣總督胡林翼這樣評價這座山:“湖北可由內而鞏固,安徽可由外而成就,若大力經營保衛,則有平時無法開拓之力,暫築戰略地位。”

紅色根據地

在近代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高君庭、張體學、劉敏、廖鵬等中國生產者黨領導的紅軍、抗日遊擊隊、新四軍和人民解放軍經常出入天堂寨,靈活作戰。

1929年,大別山北麓接連爆發長夏節、柳火兩面三刀起義,誕生了兩個紅軍工農,天堂寨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軍北上抗日後,大別山紅旗不倒,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

1947年,劉鄧的軍隊南進大別山,天堂寨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從65438年到0948年,劉鄧總部轉移到九資河。3月,陳錫聯、嚴鴻雁主持九資河會議,研究堅持大別山根據地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