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創立之初,就融合了老子、黃老、神仙、民間巫術等知識,形成了特定的宗教形態,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的重要來源。在道教的長期發展中,道家思想,如老莊,壹直成為道教的重要經典,道教學者根據時代的需要不斷對老莊進行註釋。
可以說,沒有道教,就不可能形成道教。沒有道教,道教就失去了堅實的思想支柱。漢魏以後,道教沒有出現有影響的流派,也沒有出類拔萃的道家學者,但道教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道教之所以沒有被湮滅,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借助於道教的發展得到了延續。道教既然以道家思想為理論支柱,就必然包含道家思想。既然老莊著作被視為道家經典,道家學者在評論時也必須發展老莊研究。但不能否認道教對道教的影響更大,而不是相反。
道教和道教有非常直接的關系。在名稱上,道教以“道”為教名;在思想上,道教以道家哲學為最高信仰,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了道教的理論體系;在人物形象上,道家創始人老子成為道教領袖,其他幾位道教代表莊子、列子、文子、桑康子分別成為道教的華南現實、徐沖現實、宣彤現實和洞靈現實。
擴展數據:
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第壹,道教和道教產生的時代不同。
道教是由老莊開創的哲學思想流派,創立於春秋末期,而道教形成於東漢末年,它源於張玲創立的五旬節派。也就是說,在道教形成之前,道教已經出現了很長壹段時間,人才濟濟,流派紛呈,並在先秦和漢初形成了道教發展的兩個高峰。即使在道教形成之後,道教和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傳承譜系。
第二,道家和道教的代表不同。
即使是同壹個人物,道家和道教也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就前者而言,先秦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楊朱、宋碩、殷聞、列子,漢代是曹參、竇太後、劉安、閆俊平。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張魯、葛洪、陶弘景、、程等。這兩類人物都是不可替代的。就後者而言,以老子為例,道教中的老子是現實主義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道教中的老子成為大老先生,成為宗教領袖。兩者性質明顯不同。
第三,道家和道教性質不同。
嚴格來說,道教只是壹個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壹個宗教團體,在文化形態上它們有著完全不同的屬性。道教作為壹種宗教,有其神仙崇拜和信仰,有其信徒和組織,有壹系列的宗教儀式和活動,其主要派別的傳承大體清晰。道教作為壹個哲學思想流派,其思想演變和代表人物應該是其闡釋時最重要的內容。
第四,道家和道教的觀念不同。
道教是壹個哲學流派,道教是壹種宗教信仰。道教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最重要的學派之壹,它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視之為宇宙的本原和宇宙萬物運動的規律,崇尚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道教以道為追求目標,故名。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以長生不老為最高信仰。它是在中國古代道教思想和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神仙巫術、民間鬼神崇拜和巫術活動而形成的。
百度百科-道教(信奉老子、莊子等道教的哲學流派)
百度百科-道教